跨越30年新书发布为“七月派最后诗人作传

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出席发布活动

发布时间:2020-07-08 | 点击量:2037

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出席发布活动

  7月3日上午,张效民先生《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木斧评传》新书发布会暨文学创作报告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图书馆一楼国学馆举行。深圳市政协陈倩雯副主席出席活动并致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杨欣斌、副书记王慧,深圳市社科院院长吴定海,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庆宁、副总编辑宋玥,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处长王鹏程等出席。发布会由深职院副校长李月主持。校内外来宾、专家学者与师生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整个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

  一部跨越30年的著作

  张效民先生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主委、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现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作为一位著作大家,他常年笔耕不缀,在擅长的文学、历史、教育领域著述甚丰,已出版专著、主编各类著作30余部,论文等文章上百篇,各类文字总计超800万字,在现代文学研究等方面突出贡献。本次新出著作《木斧评传》,最早1990年动笔于在四川工作期间,到深圳工作后,他始终不忘,不断整理补充资料,不断修改,持续研究,最后于2020年初出版,是一部跨越30年才出版的学术专著。

  “七月派”最后一位诗人

  木斧,原名杨莆,现代作家,著名诗人,戏剧家。木斧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著名的“七月诗派”中年龄最小也可说是最后一位诗人。他1946年6月开始正式发表作品,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长短篇小说、戏装画集和戏装照集、文艺理论等多个方面。木斧一生跌宕起伏,但他始终乐观豁达,为人刚直,襟怀坦荡。木斧的作品始终以满腔热情讴歌新生活,对美好未来充满激情和憧憬,并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2019年木斧先生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颁发“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荣誉证书及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遗憾的是,今年3月,本书出版后不久,木斧先生不幸病世,享年89岁。

  最完整的一部评传

  张效民与木斧先生相知多年,掌握了诗人大量第一手材料。这部新的评传全面叙述了木斧先生不平凡一生历程,用生动的笔触披露了木斧的许多重要创作往事,特别是对木斧先生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点评,肯定了木斧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是现代诗歌发展中的地位。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迄今一部最为完整的木斧评传”。跨越30年的写作,丰富的材料,中肯的评述,加上诗人传奇的一生,使得这本书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了解现代文艺发展历程的精品大作。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新书发布后,张效民先生向深职院图书馆捐赠了新书,图书馆馆长刘兰平向张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张效民先生多次向图书馆捐赠图书资料,累计捐赠个人著述30余书、藏书3000余册、光盘资料数百件。随后,张效民先生与现场来宾、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克主持了研讨活动。张效民在交流讲话中抒发了本书创作的感悟,介绍了作为诗人、小说家、编辑、票友的木斧先生的丰富人生,并点评了木斧的部分著名代表作,讲述了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本书的出版,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深圳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深圳在高新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名家大作。随着一大批文化与学术研究成果的问世,极大提升了“深圳学派”学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来宾精彩点评

  陈倩雯:“张效民先生是一名勤快的写手,一位学术领域的追求者。长年来,他在自己擅长的文学、历史、诗词等领域笔耕不辍,倾心创作,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用笔写生活、写现象、写精神,写下了大量著述,为“深圳学派”赢得了声誉。这部新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了解现代文艺发展历程的精品大作。” 

  杨欣斌:“效民先生笔耕不辍数十载,著作等身,是后学晚辈效仿的楷模。他心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他的专著、编著、论文、诗歌、随笔无不饱含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次新出版的《木斧评传》,把木斧老人精彩而又跌宕的一生描绘得入木三分,折射了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发展的曲折路途,对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吴定海:“效民兄数十年的教学、行政和学术研究生涯中,笔耕不止,著作等身。他身上具有一种学者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动。他现在完全可以静享人生之乐,可他仍在东奔西走,考证典籍,究古论今,而且乐此不疲。读木斧先生的诗,品味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激励意义。” 

  张庆宁:“木斧老先生一步一个脚印,从二十世纪一路走到今天。七十余年的创作历程,穿越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留下无数文学作品,也同时折射出中国新诗的曲折发展。能在老先生在世之时,将这本书呈现到他的面前,我们还是很欣慰的。张效民老师这本书历时三十多年的研究、整理工作,详尽梳理了木斧近九十年的人生经历,并专门对木斧的文学、戏剧作品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分析评价,是迄今一部最为完整的木斧评传。”


(文:张淑玲 图:徐春玲 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