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奖通知|“疫情下的人间烟火”美文征集结果揭晓!

发布时间:2021-01-11 | 点击量:352

  为了纪念疫情中的感人事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弘扬正能量,图书馆在读书月期间向全校师生举办以“疫情下的人间烟火”为题的征文活动,希望同学们选取身边的人和事或者媒体报道的感人故事,加入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全校各学院的同学热情参与了此次征文活动,目前结果已揭晓,快来一睹为快吧!

  一等奖

林丹瑶  经济学院  19250742

陈艳玲  化生学院  18090095

 

  二等奖

唐心慧  建环学院  19080035

林佳茹  人工智能学院  19240366

黄佳丽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19010446

朱美莲  商务外语学院  19060152

 

  三等奖

魏冬冬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19010445

吴燕娜  人工智能学院  18240220

杨静芳  人工智能学院  20940269

张丽玲  艺术设计学院  19050487

吴志涛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20710266

谢培仪  机电工程学院  19020257

 

  优秀奖

高军祥  电信学院  19电子2 

罗沛芝  管理学院 

彭一梵  化生学院  19070039

唐泽婷  机电工程学院  19020279

陈兴儿  机电工程学院  19020541 

罗君机  电工程学院  19020251

陈晓婷  机电工程学院  17020800

陈逸东  汽车与交通学院  20790256

张盛鹏  汽车与交通学院  18090249

梁楚慧  人文学院  20820002

 

优秀作品展示

许人间烟火定永恒

  “出门记得戴口罩啊!”“戴啦戴啦。”

  “记得别去人多的地方,小心聚集性传染。”“好的,知道了,我只是出门倒个垃圾,很快就回来了妈。”站在楼梯口拎着垃圾袋的我跺了跺脚,不待她说完,就跑下了楼。不怪人没耐心,实在是这些天日日听,已经磨起了茧。但在推开大门拥抱与雾纠缠在一起的冷冽空气前,我还是下意识地用空着的右手压了压鼻梁上方的金属条,毕竟亲人群里接二连三转发的新闻链接内容还是让人有点儿惴惴不安。

  今天是除夕日,和上一年的除夕一样,沿小道铺陈开的店铺大多落着锁,大街上空荡荡的并没有什么行人,但我知道,今年的除夕又和往常不一样:仅有的零星几个走在街上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戴着口罩,我与对面走过来的人肩膀成一条水平线的瞬间,彼此的间距就是这条街的道宽。

  挺稀奇的,乍然间还有种不真实感,在我抄近路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即将走到目的地,却发现被堵在了道路施工用的红色高水马隔离护栏外面的刹那,如是想到。是啊,现在是封路封村了,为了能够快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实施严格的疫情管控。许久未出家门,呆在小窝里天天刷着微博,还给防护墙点过赞,一出门倒是忘记了。也是,要不是有在医院穿着防护服24小时轮班看诊的医生护士、不停疏通道路设卡巡逻排查的警察、没日没夜投身新冠疫苗研究的科学家、辗转奔赴各地捐赠物资的志愿者、参与抗击疫情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以及肩负抗疫责任规划部署的党组织……等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以及作为榜样的人们在前线顶着撑着,极力控着疫情,此时的我还能站在这里思绪纷纷吗?怕是有些困难。但想必那些在外忙碌许久,早早就开始抢火车票准备归家的旅人,与从学校收拾行李回家的我一样,在最初听闻新冠肺炎确实有人传人的现象,并且已经出现好几起确诊病例时,比起后来大面积出现的如惊慌、恐惧、问责、焦虑等等情绪,心中更多的还是有种“雾中看景,未知全貌,亦不知身处景中”的茫然感。

  雾中暴雪突至,烛火岌岌可危。谁能预先知道新冠这个来势汹汹的顽劣者竟一声不吭地走遍了全球,又如此蛮横地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呢?

  “回来啦?赶紧地过来和你爸一起消消毒。”熟悉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刚走进家门,就看见门关处我妈站在鞋柜前,一手招呼着让我过去,“转过来喷背后,”一手拿着酒精喷雾往我爸身上鼓囊囊的外套上“滋滋滋”地喷着,而那个因为屯粮快见底,不得已在我前面出门去买菜的男人,也乖乖地像烙煎饼一样非常自觉地自个儿给自个翻面儿。看着此情此景,莫名地有点儿被逗乐,之前走在路上翻涌在心头的沉重情绪暂时被压下去,我凑过去笑,“嘿嘿,怎么不脱了外套喷啊,这整的又不方便,还有点憨…”话没说完,我爸就回头瞥了我一眼,倒是没接我话,而是继续和我妈讲着出门遇见的事。“药店好多关门了,开的店要么口罩卖光了,要么高价。”“那还有人买吗?”“怎么没人,大街其他地方没人,就药店排满了人。……

  我了然,并且肯定在医院排队的人对比药店的人会只多不少,望着窗外雾蒙蒙的天,心下又有些怅然;平常老百姓在眼下这危机关头,能做出什么杰出贡献呢?掏出手机,我关上了门。

  在家吃完年夜饭,我们窝在沙发上看春晚,拿起手机刷到“走亲戚”的热度话题,我侧头看了看专心致志看歌舞的两人,确认道:“爸,妈,我们今年不走亲戚了吧?”“当然要啦,你在中国。”“啊,这不……”“用电话。”依旧是完全被吸引注意力的样子。“好样的,”我手动比了个赞,但是下次说话咱能别大喘气了么,我悄悄在心里嘟囔。

  2020125日零点,我闭上眼睛许下新年愿望——“希望疫情快些过去,家人安康,飓风过后,人间烟火吹不散。”小小的人许了小小的愿,但是我相信很多个不同的人同一时间许的小愿望在空中碰撞在一起会变成大愿望,大到即使没有鞭炮,夜行的年兽也不敢轻易吃掉,因为支撑在这些愿望背后的是十几亿人的殷殷请书,用血泪和汗水铸成的边角替它们破开重重桎梏飞升至尊。

  20201210日零点,我合上日记,一个气球绑着口罩从天而降,上面写道:“天神已阅,许人间烟火定永恒。”

经济学院  林丹瑶  19250742

逆行下的超级英雄

逆行从来都不容易,需要勇气,而你们无畏得真像一个超级英雄。——题记

  烟花爆竹声声响,亲朋好友互探访,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这本是属于春节时期的热闹模样。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蔓延,让今年春节的气氛降至冰点,空前俱寂。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是电影《流浪地球》里的一句话。疫情之初,大家不以为然,且以之为谣言而疏于防范。随着疫情的蔓延扩散,多个城市出现感染案例,尤其是武汉。钟南山院士指出疫情会出现人传人现象,要带好口罩,人们才慢慢警惕起来。一时间,口罩成为了稀缺资源。

  疫情肆虐,武汉被袭击得百孔千疮,乃至封城。恰逢春节时期,在外的武汉人都盼望着能够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但封城后,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能做的只有等待防护,别无他法。每日早晨醒来,新闻都在报道着疫情的最新情况,各种数据,加上口罩的严重缺乏,我们变得紧张焦虑,惶恐不安,一瞬间,大家谈色变,疫情重灾区的武汉成为了众矢之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中国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疫的样子温暖人心。 危难当前,钟南山院士勇敢无畏,背道而行。他劝阻我们勿到武汉去,而他却往武汉来,只为了解新冠疫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控制疫情。他已八十多岁高龄,却不辞辛劳,来到了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他在高铁上闭目养神的一幕,迅速在网络上传开,大家都为这位逆行勇士感到敬畏与感动。十几年前的非典疫情,你站了出来,今年的新冠疫情,你依然挺身而出,真的国士无双!

  除了钟南山院士外,抗疫的身影数不枚举。我必须跑得更快!这是武汉医院一名医生说的。时间就是生命,他说要不断与时间赛跑,才能救回更多病人。作为一名医生,他要争分夺秒,这是医者救死扶伤的仁心。作为一个中国人,多救一个中国同胞,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共鸣。

  一声令下,整装待发。许多来自不同城市的医生和护士在上级号召和个人请缨下,来到了武汉的各个医院。他们当中许多人还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些女医护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忍心剪掉了长发。长发对于女孩子而言,可以说是如若珍宝的东西。当她们穿上白衣大褂,便成为了超级英雄。诚然,白衣医护人员心里是明白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与病毒面对面,一但被传染,可能危在旦夕。他们工作十分艰辛劳累,不舍昼夜,超负荷工作。脱下白衣,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他们的生命也是奇珍宝贵的。穿上白衣,他们身上便背负起了责任与使命。他们的艰辛,还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个口罩下,都是满口皱子的脸庞,一件件防护服里,都是汗流浃背的身躯。每一个为抗疫付出的白衣身影,都在为最后的胜利储备力量。

  白衣医护者在前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身后,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抗疫。虽然我们不能去到最前线,但我们每个人能做到,并且要做到的,就是带好口罩,不聚会不探访,不给前线的白衣工作者添麻烦。等待疫情结束后,我们再相聚。

  每个黎明到来之前,都必须经历漫漫长黑。天黑很暗,不,也不是,天亮了会很美的。疫情保卫战持续了将近一年时间,期间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中国感染人数剧减,武汉解封。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家。但现在疫情还没有真正消除,我们依然要警惕防护,带好口罩。我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完全摘下口罩,看到天亮时最美的一束光,那一定很光彩夺目!

   “你是夏日繁盛的香樟,扎根在我温暖的心房。郭敬明 在《夏至未至》里这样写。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逆行的奔跑者们。你们,是最美的超级英雄。

化生学院  陈艳玲  1809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