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经济思想
经济建设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生活战斗了十年。这期间,根据地外受反革命“围剿”的威胁,内受生产力落后的限制,经济发展困难,革命物资匮乏。为改变根据地现状,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从特定的时空条件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不仅为根据地经济发展及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对我们新时代经济建设仍具有重大价值。本文以毛泽东相关著作为主要文本依托,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与系统研究法,解读和梳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分析和阐述其鲜明特征和历史贡献,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实际,揭示其当代价值。
本文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及文化现状出发,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形成的客观依据、理论来源和基本过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是其主要理论来源。这一时期的毛泽东经济思想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开始出场,井冈山时期的初步探索和中央苏区时期的基本形成三个历史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以毛泽东重要著作为文本依托,挖掘并阐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本文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正确认识经济工作与革命战争的辩证关系;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变革生产关系;发展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注意工作方法,培养工作干部;以节省的方针开展财政工作。这些内容体现出毛泽东是紧紧围绕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来提出自己的经济思想的。
第四部分是在第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包括以革命为中心的“战时经济”;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重视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强调自力更生,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实地调查研究五个特征。
第五部分在第三、第四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其中,历史贡献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当代价值包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经济建设的价值追求;重视农业战略地位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协调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