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战争题材诗词
隐喻
认知翻译
摘要:
自古以来,战火连绵,战争题材的诗词比较常见。战争诗词或抨击时事,或表现诗人的怀才不遇,或宏大壮阔,或苍劲悲凉,或呈现历史内容,或展现民族传统和精神。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设喻用典、蕴涵丰富,其中的战争诗词风格偏于豪放,却又不废婉约,诗词带有浓厚的革命情怀,彰显了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豪迈自信、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战争诗词中的隐喻翻译探究有助于体会毛泽东思想的寓意隽永,感受其身处奋斗中的水深火热、被打压时的云淡风轻,培养对抗敌对势力时的坚韧勇敢,更能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外宣。
虽然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诗词的隐喻翻译进行了分析,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毛泽东诗词中隐喻的翻译研究为数不多,从认知翻译观角度探讨其英译的更寥寥无几。本文选取毛泽东诗词中最具典型的战争题材诗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毛泽东诗词中战争题材诗中隐喻的识别、分类及其功能有哪些?第二,毛泽东诗词中战争题材诗中隐喻的特点是什么?第三,认知翻译观视角下战争诗词中隐喻的英译方法具体有哪些?
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人民出版社2003)78首毛泽东诗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战争题材”诗即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创作的诗歌(不包含“软战争”即经济战争、政治战争),诗词中需直接提及战争相关事件,或包括“战争”“战斗“战场”等相关关键词。78首毛泽东诗词中战争题材诗共23首,占比29.4%。第二,根据隐喻的识别原则,其中涵盖的隐喻总计74个,可划分为五大类:典故隐喻(30%)、自然现象隐喻(26%)、情状隐喻(19%)、器物隐喻(16%)、以及其他类型隐喻(9%)。不同种类的隐喻有效突出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崇高理想和豪迈的奋斗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对反动势力、黑暗势力的批判与藐视,对战争必胜的决心。第三,基于认知翻译观,总结了隐喻翻译三原则即对应原则、解释原则和创造原则。以许渊冲的英译本《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作为语料,在隐喻翻译三原则指导下探讨隐喻翻译方法如:保留原有隐喻,进行对等翻译;保留原有隐喻,解释性翻译;转换和消除原有隐喻,实现翻译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