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毛泽东
群众动员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动员实践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毛泽东坚信群众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他从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性提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并得到实践检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1935年前领导的动员实践,基本回答了谁动员,动员谁,怎样动员的问题,推动了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经调查研究确定工农是群众动员的主要对象,把偏僻农村拓展为群众动员的一个重要空间,把土地等生产资料作为群众动员的重要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群众革命觉悟的重要方式,并加强武装建设积蓄革命力量。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动员实践就是在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动员实践是一个系统,是由动员主体、动员客体、动员载体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协调运作共同推进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爱国团体是群众动员主体,人民群众是最根本的群众动员客体,中国共产党运用的多种动员方式是群众动员载体。在这些要素的协调运作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比较全面的动员实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上建立群众政权,经济上保护群众利益,文化上提升群众觉悟,军事上建立群众武装实现了抗日救国和社会改革的动员目标。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动员实践推动了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毛泽东在抗日实践中确定中国共产党是群众动员的台柱子,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指明抗日时期党的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动员工农群众的基础上,进行了最大范围的群众动员;毛泽东系统阐述群众路线的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的具体展开。探讨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动员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开展动员实践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