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成绘图策略
学习效果
认知负荷
学习投入度
摘要:
生成绘图策略指学习者基于先验知识将文字中的重要观点转化为简易图画的学习方式,是集主动加工和可视化和于一体的学习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成绘图策略能够提升学习者对科学文本的理解程度,但也有研究指出,生成绘图策略会增加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生物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科学类学科,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生理结构和直观性不足的生理现象、生理过程,教材中通常表示为模式图和示意图。但至今为止,生成绘图策略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较为匮乏,且大多研究只涉及学习者应用该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忽视了该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等的要求。基于此,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实习中学所在地高中生在生物学科中应用生成绘图策略的现状,包括认识了解、情感态度、应用情况、存在问题等。此外,将生成绘图学习与支架式教学相结合,探讨提供外界支持是否能促进生成绘图策略的学习效果,旨在为一线生物教师的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本研究包含现状调查和教学实验两个部分,现状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在3所普通高级中学的40名教师和470名学生中展开;教学实验以268名高一学生为被试开展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插图学习、生成绘图学习、提供支持的绘图学习)被试间设计,验证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成绘图策略对学生主观体验(认知负荷、学习投入度、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知识保持、知识迁移)的影响,并探讨提供支持在生成绘图学习策略中所起的作用。现状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对生成绘图策略持积极态度,但绘图水平普遍不足。(2)学生通常会对较为熟悉的材料采取生成绘图策略,学习新内容时生成绘图需要他人指导或教材网络图片提示等外界支持;(3)青年教师对教学中应用生成绘图策略的认识较为欠缺、重视程度不高。(4)教师在课堂中绘图的频率与教学年限显著正相关,由于高校缺少系统的师范生绘图培训,教师的绘图技能通常来源于工作后的自我学习,整体绘图水平有待提升。实验研究表明:(1)在新课中应用生成绘图策略增加了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影响了学习者对知识的迁移;(2)生成绘图策略与支架式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投入度,提升学习效果。综上,在新授课中应用生成绘图策略时,提供适当的外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由此,本研究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开展教师绘图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其次,注重课程板绘,引导学生绘图,提升课堂质量;再次,注重学生先验知识水平,在课后作业或复习课中应用生成绘图学习;最后,生成绘图与支架相结合,多途径开展绘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