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绘图
城市河口
城市形态学
最小地图单元
淤泥质
填海
特征指数
阈值
摘要:
淤泥质河口是填海建港主要地区,在人工作用下体现出明显的城市化形态特征,却未在城市形态学领域引发深入实质性研究,导致填海规划建设缺乏指导依据,盲目随意性强。文章选择20个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气候区、淤泥质建港河口为研究对象,针对建设和非建设区分别选用1.42 m和2m分辨率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基础形态指数稳定阈,确定研究幅度100-300 km2和最小地图单元(Minimum Mapping Unit , MMU)6m×6m,利用手绘和空间分析工具结合,完成城市河口形态绘制,并以形态绘制图像为基础,进行了曲折度、展宽形态、填海方式、潮间带状况4方面的特征形态指数计算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多数案例在填海作用下潮间带衰退严重,人防工事受潮汐直接侵蚀,面临自然灾害风险提高;亚洲城市河口填海斑块平均面积大、数量少、方式单一且填海形态可辨度高、填海限制领域模糊,在以潮间带相关指数为生态效应评价要素的前提下,反映出较差的形态稳定性和生态状况;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同等填海规模下,单斑块填海比多斑块分散填海对潮间带侵占破坏更大,而天津独流减河口南疆港单一填海斑块面积,是其余案例填海斑块平均面积的近6倍,预计将为河口生境与堤内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文章以城市河口特征形态要素为绘制精度与幅度标准依据,为形态指数分析提供了准确度保障,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照标准。特征指数体现了不同方面形态信息,其中填海方式和潮间带相关指数等可作为填海特征的重要表达要素,其关联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形态与生态的关系,对指导和评价填海规划具有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