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术出版素养
学术出版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生
摘要:
网络技术与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重新塑造了学术出版和学术交流模式,科研人员迫切需要提升学术出版素养以应对学术出版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与日俱增的出版压力。同时,信息环境的转变和科研范式的演变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信息素养教育逐步向强调科研与创新素养能力培养的泛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发展。学术出版素养作为泛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经有部分国外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但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实践还处于探索起步期,亟需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工作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1)系统梳理学术出版素养内涵和理论研究进展。通过文献调研法,系统阅读并梳理学术出版素养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从信息素养、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生命周期三个角度研究学术出版素养内涵,明确学术出版素养是信息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人员在学术写作、出版和交流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对比国内外研究进展,发现国外研究起步早,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国内研究则主要分析大量国外成功案例,消化整合较少,缺少实证分析。研究现状的梳理为本研究后续展开提供理论基础。(2)全面凝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模式及特征。利用网络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调研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上的主要尝试和探索。提供资源导航、参考咨询、实践服务和课程培训是国外高校图书馆主要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方式。而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尚处于探索期,没有系统构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体系。然后通过调研国外已经开设学术出版素养课程的16所高校图书馆,总结其课程实践已呈现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氛围活跃,教学团队开放合作,教学评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最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着重分析,提供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建设全流程的经验参考。(3)深入揭示第三方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资源。除调研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现状外,本文创新性地关注到了出版商、论文润色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在学术出版领域设计积累的形式新颖、内容前沿的教学资源。根据机构影响力和教育资源代表性两个标准,选定了包括出版商和论文润色机构在内的7家知名学术出版机构,从资源形式、特点和适用场景角度,对出版商、论文润色机构精心设计的15种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对比,发现出版商等设计的资源在内容上更加全面前沿,与高校图书馆形成有益补充。科研教育机构本身拥有的科研人员、期刊编辑、写作中心、院系教师也都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提供专业的师资团队、丰富的写作资源和真实的实践环境。(4)广泛调研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学术出版素养需求。面向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设计《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出版素养需求调研》问卷,面向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生导师进行半结构化专家访谈,从主客观角度来调研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学术出版素养现状、对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的态度、需求和建议,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框架设计提供事实依据。(5)探索性设计研究生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框架。基于需求调研和实践现状分析结果,并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学的特点,面向硕士、博士两类学习对象,集中教学与分散回所两个学习阶段设计教育服务框架,涵盖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和学习资源,具体包括:(1)设计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系统学习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培训实习组合的全方位学习方式设计方案。(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阶段+内容层次+内容类别”的三维立体化学术出版素养内容框架。(3)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学术出版素养联合教育体系。(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网站来支撑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服务体系。本论文包括图43幅,表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