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都市文学作品
编排分析
文本分析
教法探究
摘要:
由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乡土文学在文学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性地位,都市文学较晚才受到重视。在中国文学史上,城市往往只是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专门描写城市和城市生活,特意去表现都市精神的作品不多。因此,都市文学的研究成果也就不如乡土文学丰富,其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也未被完全挖掘出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成为作家们青睐的对象,都市文学作品数量日益增加,都市文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热点。城市化推进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生活和思维观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正在被城市改变,或者即将被城市改变。语文教材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如何去反映都市文学的演变,如何去顺应城市的发展,如何去贴近学生的生活,成为语文教学领域亟需重视的问题。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对中学语文教材(以人教版、苏教版和鄂教版教材为例)中的都市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部分概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正文共分为三章,主要是梳理都市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的选编特点和选文的文学内涵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结语部分结合当今都市文学发展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现状,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的选编和教学做出相应的思考。正文第一章中介绍了都市文学的概念、发展史和教育价值。首先,对都市文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区分都市文学和城市文学的细微差异,对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进行释义。其次,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勾勒,从整体上对历朝历代的都市文学成就和都市文学作品特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最后,探究都市文学在语文教育领域的价值。正文第二章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选文进行专门研究。首先,整理统计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以人教版、苏教版和鄂教版教材为例)。其次,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的编排特点,并反思问题,展望未来。最后,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都市文学作品的文本内涵和形式特征。第三章主要是探究中学语文教材都市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首先,笔者认为,在都市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其都市属性和写作背景,因此提出了以“城”为本,知人论世的策略。其次,都市文学作为精英意识浓厚的文学类文本,需要深度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多元解读的方法。再次,考虑到都市文学的平民化特征,都市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对选文主题产生共鸣,以达到真正的生本互动。同时,在都市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注意统筹兼顾,整合教学资源。最后,以《故都的秋》为例,示例都市文学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