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代文学
小说创作
城市书写
城市文学
审美想象
摘要: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这一生存空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城市渐渐进入了文学家的视域,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了文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叙述单位,它本身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它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以及它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映,足以体现它作为书写对象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城市书写不仅保存了人类对于城市的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书写者对于现实城市的理解和想象。
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研究的现状作了梳理,针对“城市文学”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城市书写”这一概念,确立了本论文选题的理论前提。第一章分析了书写者的主体意识对书写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二个方面,分别是书写者的地域属性、时代属性以及性别属性。作家与他的“创作地”有着割裂不断的联系,作家从“属地”汲取精华,而“属地”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家的精神。而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作家对城市的认知和体验也必然有所不同,同时作家的性别意识也会影响着叙述,所有的这些不同不仅展示了城市本身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文学的多样性。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城市的时空场景、城市的性别以及人在城市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焦虑感。第三章着重探讨书写者的书写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日常叙事,所谓的日常叙事,不仅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描摹,也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处理上。二是记忆和想象,即对某一消失的历史的追寻,并在这一追寻中夹杂着作家的想象。三是从“他者”中认识“我城”,这一方式主要借鉴的是李欧梵针对张爱玲的小说所提出的“双城记”这一观点,书写者对“他者”叙述实际上是对“我城”的强化,以此种方式,城市有渐渐成为每个作家“我城”的趋势。
本文就近二十年来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进行分析,意图在于探索影响着今天城市和现代性体验的种种因素,以期对现实城市的建设和构造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