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城市文学
北京书写
现实主义
摘要:
在中国城市文学中,已有很多作家将北京作为独立的叙述对象,构建起了卓有意味的文学空间。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尤为剧烈,因此新一代作家对北京的想象与书写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而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写作对象,写作主体立场与视角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面相。本论文主要讨论不同立场与视角下,新一代作家的北京书写。本论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归来者”的冯唐、作为“在地者”的石一枫和作为“外来者”的徐则臣,他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新的北京形象,共同构成当下北京书写的“三重奏”。本论文将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对新一代作家的北京书写进行分析与研究。绪论将对中国城市文学的缘起和定义、北京书写传统进行梳理与概念厘定,并阐述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正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分析“归来者”冯唐的北京书写。冯唐的“北京三部曲”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塑造主人公秋水,并以少年秋水和成年秋水的互视,将个体成长与城市发展同构,展现城市人在不同时期的选择以及北京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冯唐将北京作为独立的叙述对象,在狂欢化叙事中直面个体与社会的深处。第二章研究石一枫的北京书写。与冯唐的归来者身份所不同的是,石一枫几乎没有离开过北京,他直接目睹了数十年间北京的变迁。石一枫是深具现实主义精神的写作者,他直面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问题,直面人们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同时,他的城市书写具有历史纵深,在人物的经历中藏着一个时代与一座城市的轨迹。第三章探讨徐则臣的“京漂”系列小说。与冯唐和石一枫都不同的是,徐则臣二十四岁之前没有来过北京,北京是他的“异乡”。于是徐则臣将他的视角投向和他一样的外来者身上,他书写是局部的北京,地下室、过街天桥、小餐馆等等,他的书写对象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在北京与故乡两端进退失据。结语部分再次对三位作家的北京想象进行梳理,并探讨当下城市书写的特点与困境,明确城市文学对于新时期小说的重要性。作家将城市化、现代化变迁作为书写对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既展现了文学与时代的同构性,也呈现出一代作家应有的担当。本论文选取新一代作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三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立场与视角下的北京城市书写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