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城市文学
艺术生产
理论
实践
批评
摘要:
新城市文学,是一种以现代城市与城市人为主要书写对象,描写丰富复杂的城市体验,表达具时代性的城市精神,表现历史性、反思性的城市意识,塑造具有政治、经济与人文价值的城市景观,彰显品格独特的城市文化,蕴含与现代城市本质特征相符合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历史地看,自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典型的城市文学历经“主体性”到个人化再到日常化的叙事立场流变。诚然,这种新的文学形态并非无源之水,新城市文学的生成是由当下的社会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其他上层建筑影响,更是城市文学在21世纪自我革新的结果。从哲学的角度上说,人类的全部活动都可以理解为生产活动,新城市文学作家的理论建构与作品创作以及文学批评都是一种意义生产,在此生产场域中,城市社会与生产技术是生产客体,作家与读者的身份是生产主体,生产中介则是新城市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基于此,本文以新城市文学作家的理论建构、生产实践以及读者批评作为论文的“骨架”,从这三个维度对新城市文学进行细致分析。新城市文学作家的理论建构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意义生产,作家们针对新城市文学的相关概念、范畴、特点与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反思,自发自觉地探讨了新城市文学的主题内容、叙事策略以及审美取向;在细致爬梳作家的理论建构之后,作家的生产实践也应得到重点观照,本文力求在辨认新城市文学取形式、立心式、批判式与象征式写作谱系的过程中探究出新城市文学的时代新质;在了解新城市文学创作概貌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选取了新城市文学作品中颇具代表意义的四部作品,结合作家创作理念,科学合理地完成了新城市文学个案批评。通过理论、作品与批评的三重对照,本文发现,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新城市文学生产存在启示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艺术生产”理论提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统一,从此视域出发,新城市文学创作应在正视文学商品性的基础上保持精神性,坚守取形与立心的统一;从政治经济学出发,“艺术生产”理论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从此视域出发,新城市文学批评应坚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新城市,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新城市文学,完成文学的批判性反思;从科学社会主义出发,“艺术生产”理论指出生产活动的理想价值是人的自由发展,从此视域出发,新城市文学应在对城市美好未来的象征性描写中关注人的自由个性发展,以自由、全面为文学发展方向。总的来看,新城市文学理论、新城市文学创作实践与新城市文学批评作为新城市文学生产的核心内容,三者在某种程度上交互同构,不仅呈现了当下新城市的基本面貌,还指出了在城者的精神生态问题,更探讨了新城市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