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妓女
城市妓女
女商人
受害者
流变
摘要:
论文尝试以“妓女”这一形象对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鸳鸯蝴蝶派
小说,到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的相关题材小说作一次扫描。从中,不但读
出美学风格的流变,而且能探讨中国城市社会的形态变更,更努力发掘对于文学
中“城市妓女”形象的新的文化意识上的认知。
19世纪末开始的风靡全国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妓女形象可谓洋洋大观、
卷帙浩繁。这些小说中的妓女基本上颠覆了唐代以来文学中妓女的形象,而转变
成为精明的女商人角色,她们只顾做生意,只顾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或只顾出
风头。
摧枯拉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展丌之后,众多的新文学作家也都在“妓女”(特
别是城市妓女)这个题材上实践过他们对于中国文学的追求。
如果说鸳鸯蝴蝶派小说向我们提供了精明、爽辣、类似生意人、乐观与悲观
并存的城市妓女形象,那么同样的题材在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
后,则成了全新的文学经验,逐渐演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折射男性作者本人愤世
嫉俗的反光板,这种自传与小说创作虚实结合的妓女题材,也是他们寻求到的表
现自我的途径之一。另一个摇身一变,变作苦难底层生活的最佳代言人,也是文
学家们用以表达对社会丑恶行径揭露和鞭挞的最好要件,因为这些妓女形象身上
兼具生活穷困拮据、身心饱受摧残等各种要素。于是,她们总是被刻画成受害者。
至此,“妓女”--这个典型的通俗小说题材已经与五四时期典型的政治话
语融合到了一起,我们不妨将她们也读作是呼唤改革的一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