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文学
《青年文学》
大众传媒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书写逐渐成为文学所锚定的重心。然而与乡土文学相比,城市文学无论是从经典作品的数量还是从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都是相对黯淡,模糊的存在。城市文学还处在建构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与研究者投身于这一领域。因此,创作与发现城市文学的优秀作品,建立起相应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逐渐成为了当代文学领域的生长力与生长点。《青年文学》作为新时期以来比较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敏锐地捕捉到了城市文学的发展势能。自2017年以来,《青年文学》在城市文学领域开展了诸多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文学的建构和发展。本文以《青年文学》(2017—2021)为考察中心,探讨城市文学的动态建构问题。除了引言和结语,正文内容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从文学传播机制的角度分析《青年文学》在建构城市文学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首先考察《青年文学》与城市文学相关的栏目设置和文本的刊发情况,并分析数字媒介对期刊传播效能的助力作用。然后结合《青年文学》举办的“城市文学”排行榜活动架构起《青年文学》中有关城市文学的传播体系,进而凸显《青年文学》在城市文学建构中的生产性和传媒性。第二章聚焦《青年文学》刊发的城市文学作品,并结合相关的创作谈和对谈类文章,从“城市化的内容呈现”,“情感体验的集中指向”和“城市想象的叙事策略”三个层面来分析作品的城市表征。城市意象的不断变迁,消费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蔓延以及互联网在情节中的频频显影是文学作品对我国城市化的集中反映;作品中多次涌现的焦虑、孤独和倦怠的情感体验是现代城市人的群体困境;城市想象的基础仍是创作者的城市经验,一些作品所呈现的超越现实的叙事姿态也必须借由城市或城市经验才能展开想象。第三章重点考察《青年文学》登载的有关城市文学的创作谈、对谈类文章和理论、批评类文章。这两种文类分别对应着城市文学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主体——创作者和研究者。首先考察创作者在对谈、创作谈中的内容表达,总结这一群体复杂的城市经验以及他们对城市和城市文学的看法。其次梳理研究者在城市文学领域中发现的问题和引入的研究方法。最后对这两类文章作整体观照,揭示潜藏在其间的对话关系。创作者与研究者围绕城市文学展开的讨论中存在内容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主要涉及的是“城市文学的概念界定”和“城乡对照模式”这两个议题。从这两个议题出发,探析创作者与研究者为城市文学概念增添的新质和城乡对照模式出现转型的现象。总体而言,《青年文学》作为一本重要的文学期刊,以其独特的传媒性和生产性,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城市文本,聚集了作家、批评家等多个主体,以其为中心展开的文学活动,是城市文学动态建构的一个重要片段,可以为城市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