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韧性理论
城市社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机制
摘要: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度不确定和复杂化的“全球风险社会”,全球性突发事件频发,2019年爆发的COVID-19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全球性大流行病”,时至今日,全球疫情依旧不断反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全球命题。回顾我国应急管理70年的发展历程,基层社区作为减灾单元成为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向度。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层社区应急管理显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韧性被学术界和实践界视为有效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受损并有效恢复与发展的能力,而国内基于韧性理论视角的社区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成果还较少,尤其是聚焦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本文旨在以韧性理论为基础,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背景,构建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的韧性分析框架,通过多案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韧性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社区韧性以及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从中国城市社区的独特性出发,借鉴胡曼等提出的中文版CART量表,参考经典的Norris社区韧性模型,构建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韧性分析框架,包括联系与关怀、拥有的资源、变革的潜力、灾害的管理、信息与沟通等五个维度,共11个副范畴。再次,选取重庆市的三个城市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深入访谈,并进行单案例深入分析和多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韧性困境,具体包括应急动员机制向治理型转变动力不足、应急队伍培育机制的专业性参与力量薄弱、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的运行反应滞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缺乏科学性、应急信息管理与沟通机制的技术赋能不足等。最后,再结合部分地区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的启示,提出加强以党建为引领的治理型应急动员、整合社区多方专业性应急资源、消灭风险致灾因子、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善用数字技术赋能等针对性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