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城市社区
应急管理
摘要:
研究背景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事件敲响了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视的警钟,国家针对非典疫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调查。此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从应对甲型H1N1流感及2019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以看出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在持续增强。社区作为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细胞”,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存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职责不清、定位不明及社区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和知识比较缺乏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此次银川市N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通过对N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着重探讨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银川市N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和探索该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及提升路径,丰富银川市社区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提升同类城市社区应急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对象由于在城市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综合混合式社区存在较为广泛,在银川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两个社区中,N社区作为综合混合式社区,其制度建设、组织结构等方面较为完善,成熟的社区治理体系对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更为突出;该社区规模较大,人口众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冲击,疫情期间发现1户2人感染情况,更能契合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及主题,且通过确诊病例所在社区的走访调查发现N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配合度最高。即本研究从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及数据可得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银川市N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社区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国内典型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实践及经验。研究结果1.本研究以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的4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预防与准备阶段、监测与预警阶段、响应与处置阶段及恢复与重建阶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组织与管理方面:(1)应急管理预案不成熟,缺乏专业的预案编制人员和相应的应急演练;(2)多元化治理体系未形成,管理主体分散且较为单一,应急管理主体间的协作方式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1)现代化设备利用率低,数字平台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2)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社区缺乏内部管理平台,反馈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1)应急人力资源短板明显,工作人员压力较大;(2)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完善,志愿者人数有限。社区应急文化建设方面:(1)社区宣传能力有限,应急文化宣传群体针对性不强;(2)社区居民不配合防控工作,应急意识有待提高。2.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及甘肃省兰州市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分析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典型城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经验。梳理结果表明,其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及依托互联网进行线上应急管理的特色模式可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对策建议本研究针对组织与管理、应急资源保障、信息化建设及社区应急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提升城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1.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建设多化元协同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健全预案编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预案科学性;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丰富应急管理主体及明确社区应急管理主体职责,提高社区应急管理协作能力。2.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防控体系。保障通信网络,用大数据助力抗疫;推进智慧社区、互联网社区建设;推进智慧社区、互联网社区建设及加强舆论引导。3.完善应急资源保障机制,提高社区应急能力。推动人员队伍建设,打造精英团队;健全应急资金保障体制及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4.增强社区文化建设,激励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增强居民防护意识,提高居民应急能力;创新社区文化建设形式,培育社区应急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