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美政治比较
摘要:
总结历史经验是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基石,在世界逐步走入后疫情时代,对疫情中的中美防控模式做出梳理总结,深入理解二者间的相互差异,对本次防疫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及经验总结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将对中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模式展开比较研究。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首先,理论与研究问题逻辑论证。本文在第一章节对相关概念理论与问题的相适性展开了逻辑论证,构建了中美疫情防控的分析框架。第一,本文对研究涉及到的关键性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梳理;第二,在确立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后,本文将深入整理了整体性治理的发展历史与整体性治理的逻辑内涵,同时与各种不同治理理论做了差异性调研比较,详细论证了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研究问题的高度契合性及可操作性,为接下来的问题分析打好理论基础。第三,本文结合现有权威分类,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时间线与特征做了基本整理。结合疫情发展特征与治理问题,在整体性治理理论下搭建起以政党关系、层级整合、区域协作、政府与社会四部分的比较框架。其次,案例分析。在第二、三章,本文依据搭建起的分析框架对中美新冠肺炎疫情展开了实例分析。在美国方面,作者主要研究了政党关系中两党斗争对疫情防控的影响;层级整合上的应急机制运作与运行评估;区域协作上的美国地方州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对抗;政府与社会志愿者组织间关系的四方面内容。在中国方面,作者主要研究了政党关系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党建工作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职能发挥问题;层级整合上的应急机制运作与运行评估;区域协作上的“全国一盘棋”战略和对口支援与联防联控等;在政府与社会上,主要研究了“志愿者+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后,对比分析。在第四章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第三四章节关于问题的分析,对中美间在四个方面的差异做出比较并得出本次疫情当中中国与美国各自的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中美两国疫情防控模式,在政党间关系、体制纠错力与执行力、政策统一与互斥差异、政社互动机制下的差异,导致了二者防疫效果的不同。在结论部分,在综合全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第一,疫情初期,中美两国关于疫情威胁的认知不同导致了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及行政管理体系未能第一时间掌握防控先机。而虽然中国在初期也出现了威胁认知不到位的问题,但中国在政党关系与体制纠错力上的优势,有力的弥补了这一问题造成的劣势。第二,虽然总体来看,中国防疫效果良好,但在参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的机制化平台建设上仍然有待提升,反之,美国方面,可以看到美国现有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决策问题上,是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意见补充作用,人员组织与资源科学化调配也十分规范。第三,中国基层医疗体系分流作用有待提高。中国医疗体系为三层级分工,但是本应由基层医疗体系承担的分流作用,却并未在本次疫情中充分发挥,致使医院层级承担的职责负担过重,医疗体系改革及民众就医意识观念仍然有待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