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冠肺炎
ADDIE模型
防控培训
方案构建
实施
摘要:
背景:自新冠肺炎(COVID-19)爆发以来,临床护士面临工作量增加、人员短缺等问题,承受高于非疫情状态下的工作负荷。这将导致护士的生产力、护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降低,最终导致护理服务中断。充分的培训是医护人员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但目前临床新冠肺炎防控培训存在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些因素均造成了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满足临床护士需求的防控培训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通过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等形式,总结归纳临床护士的防控培训需求及目前临床防控培训的空白,运用ADDIE模型进行防控培训方案的初步构建;进一步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对初始防控培训方案进行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归纳后进行修正,形成最终版的基于ADDIE模型构建的新冠肺炎防控培训方案。(2)将基于ADDIE模型构建的培训方案应用到临床中,客观全面地分析该培训方案对于临床护士的防控培训效果,评估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本研究以ADDIE模型为理论指导,将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防控培训方案的构建;第二部分是防控培训方案有效性的验证。1.防控培训方案的构建(1)2021年11月—2021年12月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14名临床护士进行质性访谈。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使用Nvivo 12进行访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合质性研究结果、文献回顾结果初步构建防控培训方案。(2)2022年1月—2022年4月对6名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的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使用SPSS 24.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专家积极程度、判断系数、熟悉程度、协调系数等进行可靠性分析;根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结合专家修改意见对培训方案进行修订。2.防控培训方案有效性的验证2022年6月—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60名临床护士进行单组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本研究构建的防控培训方案对临床护士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对比护士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工作投入和离职意愿的变化。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1.防控培训方案的构建(1)文献回顾结果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临床护士对于防控培训内容的需求归纳为四个主题,分别为“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对操作技能的需求”、“对工作制度的需求”、“对心理培训的需求”。其中,对于理论知识的需求分为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对防控相关知识两方面,对于操作技能的需求分为对个人防护技能和基础操作技能的需求两方面,对于工作制度的需求分为对工作流程知识和应急处置知识两方面。(2)质性访谈结果通过对14名临床护士进行质性访谈,提炼出三个主题:“新冠肺炎防控培训的认知”、“新冠肺炎防控培训效果的阻碍”、“临床护士防控培训的需求”。“新冠肺炎防控培训的认知”包括2个子主题,即“部分护士对新冠肺炎及防控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不足”和“护士认同防控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冠肺炎防控培训效果的阻碍”包括4个子主题,即“培训不深入”、“防控培训次数相对不足”、“护士主观防控意识淡薄”、“护士工作繁重缺乏时间”;“临床护士防控培训的需求”包括4个子主题,即“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对操作知识的需求”、“对应急事件处置的需求”、“对心理建设指导的需求”。(3)专家函询结果两轮函询分别发放问卷6份,回收问卷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第一轮函询有4名(66.7%)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轮函询有2名(33.3%)专家提出修改意见,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经计算专家判断系数为0.683,熟悉程度系数为0.867,权威系数为0.775,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函询结果可信度高。第一轮函询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各个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3.00-5.00,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0-0.30,表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第二轮函询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3.83-5.00,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0-0.20,表明专家意见集中。两轮专家函询Kendall’s W系数取值范围为0.313-1.000,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函询专家意见一致性程度高。2.防控培训方案有效性的验证(1)防控培训对临床护士理论、操作水平的干预效果干预前护士的理论成绩为(75.17±8.78)分,手卫生合格率为93.3%,穿脱防护服合格率为73.3%,标本采集合格率为78.3%。干预后理论成绩为(87.42±6.14)分,手卫生合格率为96.7%,穿脱防护服合格率为91.7%,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5.0%,除手卫生合格率外,其它考核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防控培训对临床护士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干预前护士压力得分为(15.35±1.19)分,干预后得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