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险感知
个体防控行为
态度
自我效能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冠肺炎个体防控行为的关系,旨在通过建立态度和自我效能在大学生新冠病毒风险感知与个体防控行为间的中介模型,以期探索大学生风险感知对新冠肺炎个体防控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2021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8所高校大学生4092例,知情同意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990(48.63%)例,女性2102(51.37%)例,年龄范围在15~33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33±1.84周岁),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态度与新冠肺炎个体防控行为的关系,并采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和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被调查大学生93.50%从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83.40%总是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62.50%总是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40.90%总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43.20%总是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66.20%总是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做好健康监测;66.9%总是保持手卫生(含正确洗手);69.30%总是保持室内清洁、勤开窗通风;76.40%总是咳嗽、打喷嚏遮住口鼻;76.00%总是选择和佩戴口罩。但被调查大学生依然有24.10%有时或从不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22.40%有时或从不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大学生情感风险感知(ARP)得分为(19.72±4.01)分,认知风险感知(CRP)得分为(14.56±3.64)分,距离感知(DIP)得分为(18.04±5.33)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7.27±6.74)分,态度信念得分为(26.15±4.54)分,个体防控行为得分为(25.67±4.45)分。ARP(β=0.157,P<0.01)、CRP(β=0.076,P<0.01)、态度(β=0.227,P<0.01)和自我效能(β=0.131,P<0.01)都能直接预测大学生个体防控行为,而DIP作用不显著(P>0.05)。ARP(0.032,95%CI=0.017~0.044)和CRP(0.029,95%CI=0.018~0.035)能够通过态度独立中介作用影响防护行为,效应占比分别达到16.75%和17.79%;CRP(0.059,95%CI=0.037~0.060)还可通过自我效能独立中介作用影响防控行为,效应占比达到34.36%;同时,ARP(0.003,95%CI=0.001~0.004)和CRP(0.002,95%CI=0.001~0.004)还能够通过态度——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防护行为,效应占比分别为1.57%和1.23%。结论大学生风险感知是新冠肺炎个体防控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同时风险感知与新冠肺炎个体防控行为的关系受到态度和自我效能的独立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关注态度,提高学生风险认知水平,促进校园疫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