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绿色低碳经济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新能源技术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不断加深,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贯彻新发展理念,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本文在阐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界定了相关概念,并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为进行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发展现状分析,摸清了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基于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从经济发展、低碳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四个准则层共16个指标层,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了四川省及其地级市的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与东中西部部分省份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对影响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1)从整体层面来看,在2010-2020年期间,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由0.3524增长为0.6632,生态环境指数快速提升,总体呈高速发展趋势,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从具体层面来看,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方面受三产占比和人均占比影响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较慢,经济发展方式处于不断调整优化中;在低碳发展方面受能源消费总量和碳生产力的影响较大,总体呈先降后升态势,但能源消费结构和低碳科技创新仍是发展短板;在生态环境方面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影响较大,总体呈高速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仍需持续推进;在社会发展方面受R&D投资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较为突出,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需加大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3)从内部构成来看,四川省各地级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除成都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外,其余地级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四川省整体水平。(4)从比较层面来看,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份进行比对,其综合发展水平列东部区域第五、中部区域第四、西部区域第二,且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5)从影响因素来看,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绿化面积的扩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则会显著抑制四川省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四川省应注意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从而更好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