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环太平洋计量经济模型在本模型中,具体推算将围绕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省、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共1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写出全部方程式。感兴趣的读者请参照大西广著:《环太平洋诸国的兴衰与相互依存》(京都大学出版会),以及京都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的主页(http://***/text/***)。1.关于资本输出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考虑如下模型:Y=f(BC) f′>0 (1)该式中,Y表示GNP,BC表示资本输入额,f(·)表示Y由BC决定。但BC并非直接决定各国的生产力水平(Y),直接决定Y的是资本存量(设其为K),即:Y=f(K) f′>0 (2)K(本期值)可以用K[,-1](上期值)、d(折旧率)、I(本期投资)表示:K=(1-d)K[,-1]+I (3)其中,I随着海外资本流入的增加而增加:I=f(BC)=f′>0 (4)综观(2)~(4)式,可以看出,BC通过I、K决定Y。也就是说,(1)式的关系可以分解为(2)~(4)式的关系。不过,还要附加其它解释变量加以具体推算。例如,在(2)式中,除了考虑K,还要以人口N(劳动力的替代变量)为解释变量,运用C-D型生产函数加以推算;再如,在(4)式中,分别以S、ME、CD代表国内总储蓄、军事支出、关税,则有:I=f(S+BC),ME/Y,CD/Y)f(S+BC)>0,f(ME/Y)<0,f(CD/Y)<0 (5)在该式中,之所以将(S+BC)、而不是将BC作为解释变量之一,是因为投资是国内投资供给与来自国外的投资(资本输入)之和(在此,直接投资也包含在BC中)。将ME/Y,CD/Y作为解释变量的理由,将在本部分的第3小节中说明。2.关于工资水平与国际资本移动的模型设利润率为π,由于资本向利润率高的落后国家移动,故:BC=f(π) f′>0 (6)又因为,利润率取决于资本的稀缺程度、地价(PL)、工资水平(W)、原料价格(PM),故:π=f(K,PL,W,PM) f[,K]<0,f[,PL]<0,f[,W]<0,f[,PM]<0 (7)把(7)式代入(6)式,得:BC=f(K,PL,W,PM) f[,K]<0,f[,PL]<0,f[,W]<0,f[,PM]<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