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就业
人口结构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摘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改善民生,提供相应的保障,提高就业质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由此看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就业稳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新时期广西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就业政策提出了更多现实要求。因此,本文以广西地级市为着眼点,对广西人口结构与就业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选用广西14个地级市10年(2009-2018)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人口结构理论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其次,对广西人口结构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然后,选用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莫兰指数检验就业方面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就业及其人口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分析,通过比较所建立的模型,得出随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出广西人口结构与就业关系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广西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性别比均超出正常范围值,各阶段人口比重波动均不太明显,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呈明显上升趋势,广西市镇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第二,广西区域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四个时间点(2009年、2012年、2015年及2018年)的区域就业局部莫兰散点图,得出广西不同地市的就业也存在局部的H-H、L-H、L-L和H-L等集聚形式的空间相关性,在整体上具有相同空间自相关性的地市达到70%以上;第三,广西各地市间的就业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规模结构对本地就业水平的提高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却对相邻地市的就业水平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人口性别结构不仅对本地区就业水平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还对相邻地市的就业水平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城镇化率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就业率提高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在影响广西区域就业的诸因子中,人口总量结构、人口性别结构对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人口城乡结构对区域就业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人口文化结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到的对广西人口结构与就业关系的研究结论,从资源配置方面提出对如何促进广西区域就业与人口结构相适应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