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电子信息制造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
效率评价
摘要: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对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参与高端价值链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协同是硅谷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一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高地,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克服“卡脖子”技术的瓶颈,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应当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以期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进行评价。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综合考虑目前的国际研究动态,梳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阐述产学研协同创新等相关概念,并对效率理论、创新价值链理论与协同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地介绍,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三阶段EBM-Windows模型对其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2012-2021年间长江经济带整体、三大区域和各省域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各阶段效率,并评价在排除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整体效率处于增长阶段,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整体效率与知识协同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游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上游、下游区域;(3)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可将效率模式分为“双高型”、“双低型”、“成果转化高型”与“知识协同高型”四种。最后,根据效率分析结果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