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政府产业治理
地区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带
有为政府
摘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社会经济治理格局深刻改变,加之美西方遏制打压、断链脱钩导致的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国家提出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为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另一方面也促使区域竞争比拼更加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但当前政府治理更多聚焦在社会领域,对经济领域特别是“政府产业治理”的研究较少,虽然有很多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案例,如“合肥模式”等,但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撑相对不足,对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构成、政府产业治理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还不够明晰,亟需通过研究加以探索。
本论文以地方政府产业治理能力为切入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地方政府“经济人”属性出发,给出了政府产业治理的概念界定和治理动因,并构建了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相关理论依据,指出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政府产业治理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市场主体获取辖区内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政策资源和要素配置,享受辖区内优质的营商环境服务,进而带动更多项目落户、发展壮大,也越有助于地区产业的发展。同时,地区初始的区位条件、要素禀赋等是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论文提出了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四个维度划分,明确了政府产业治理能力是政府政策创新供给、要素整合配置、项目招引运营和营商环境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并就各维度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各维度视角和产业治理视角给出了测度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实证方法。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政府产业治理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位于京九高铁沿线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作为典型案例,从中选取位于产业带核心的九江市、南昌市、吉安市、赣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尽可能降低宏观因素和地区初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把变量控制在政府产业治理能力及其治理成效的范围内,从而减少评判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时造成的干扰。研究表明,政府产业治理能力与其治理成效呈正相关关系,政府产业治理能力越强,地区产业发展的成效越好,且政府产业治理四个维度能力的表现也越趋均衡。同时,本论文还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当前产业治理存在的问题,如制度创新能力不足加剧同质化恶性竞争、政府行为越位阻碍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招商引资盲目导致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协调服务能力不够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等。并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产业生态、完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共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地方政府更好履行经济发展职能、提升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